【仿真科普】美军利用人工智能识别空袭目标

创建时间:2024-03-11 16:53
源自:《系统仿真学报》翻译

科幻小说与战场现实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工智能(AI)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但现在它正在改变战争的本质。

彭博社的“人工智能战争已经来临”特别报道强调了正在发生的根本性转变。美国军方积极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目标并加速军事行动。

美国试图以“防务伙伴关系计划”为依托,拉拢盟友备战人工智能战争。在加大与盟友军事合作的同时,美国还加快推进自身人工智能军事化建设,以确保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正试图开发一种能够与盟友实现联合操作的人工智能系统,以服务于联盟作战体系。

2020年美国陆军举行了一场实战意味浓厚的人工智能技术演练,凸显其通过人工智能推进战斗力提升的强烈意愿。在美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建设的背景下,其他国家也将迎头赶上,国际安全格局或将因人工智能军备竞赛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美陆军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成功利用人工智能“加速目标瞄准”。据悉,这场在尤马试验场恶劣的沙漠环境中开展的演习代号为“2020融合”,旨在帮助美陆军学习如何在多域战场作战,并尝试新技术。

什么是Maven项目?

美国防部Maven项目于2017年4月开始启动,由负责情报的国防部副部长(USDI)进行管理,旨在加速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整合。目前,该项目已经部署到中东和非洲的6个地区,帮助军事分析人员处理传感器和无人机搜集的海量数据。

Maven在战争中的作用不仅限于目标识别。从目标识别到部队调动,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美国国防部的Maven项目是美国人工智能军事工作的核心。这项计划利用机器学习来识别人员和装备,简化了曾经由人工分析师辛苦完成的流程。Maven智能系统将各种数据源——卫星图像、地理定位数据和通信截获数据融合到一个统一的战场分析界面中。

该系统最初是为训练演习而设计的,现在其计算机视觉算法已被广泛用于也门、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探测目标并为打击决策提供信息。但美国并非孤军奋战。以色列在作战目标选择中使用人工智能,乌克兰在防御俄罗斯时使用人工智能,这些都凸显出这项技术正在重塑交战规则。

人工智能的潜力军事大国着迷。他们设想,在战场上,信息收集、处理和行动的速度将超过人类的能力。对于掌握了这一技术的一方来说,陆海空三军的主导地位都可以实现。在国会的监督下,美国五角大楼已经申请了数十亿美元用于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军事活动。在2024年的预算报告中,五角大楼已为人工智能相关项目申请了超过30亿美元的资金,美国还在联合国提出,人类对自主武器的最终控制权将是可选的。

起源

人工智能在美军中的应用有冷战时期的传统,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商业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带来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突破,为军方创造了一个可利用的技术库。

早期测试表明,现有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面临许多障碍。数据不可靠、图像质量差、在老式军用硬件上性能缓慢。因此,该项目获得了科技界和国防部门的支持,并超越了简单的目标定位,成为一个整合多种数据流的平台。

美军第18空降师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试验场,他们提供的反馈意见使 Maven计划的开发人员能够通过多次迭代来完善系统。

最终Maven实现了从开发计划到五角大楼正式 "记录计划 "的重要转变,这意味着长期支持和资金的增加。

超越目标识别:人工智能不断扩大的作用

Maven 甚至人工智能在战争中的作用不仅限于目标识别。它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来识别部队动向和潜在威胁,从而实现战斗空间感知。

Maven 还通过分析复杂的数据集来预测供应需求和优化部队部署,从而帮助后勤和规划工作。然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集成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信任和透明度、数据操纵、黑客攻击漏洞和道德困境。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人工智能仍将通过提高精确度来重塑战争。它使蜂群和自主成为可能,并破坏了力量平衡。

随着各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争夺技术优势,解决人工智能在战争中的应用问题的国际对话和法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美国中央司令部(负责美国中东军事行动)首席技术官斯凯勒·摩尔称,美军今年在中东使用了AI来识别空袭打击目标,在中东、中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开展行动的美国中央司令部已经在2月2日使用该算法帮助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7个地点实施了超过85次空袭。

目标识别算法用于识别潜在目标,然后由作战人员操作武器系统。美国已使用该软件识别敌方火箭、导弹、无人机和民兵设施。

美军一直在用计算机视觉来识别威胁,现在能够发现该区敌对力量的“大量”火箭弹发射器。美军此前已经承认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来收集情报。

由于担心美国可能会落后于能力更强的对手,国防部正在加紧整合和测试人工智能的作战能力。同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降低因训练数据管理不善等问题可能导致的国家安全风险。

(本文译自国外网站,文中观点不代表译者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立场。)

声明:公众号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供大家参考和探讨,并不意味着支持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

浏览量:0
收藏